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媒体关注 刑事新闻 刑辩律师 刑法专题 刑事诉讼 强制措施 量刑情节 申诉控告 减刑假释 司法鉴定 专家论证 法律援助 刑事案例 刑事名家
贪污犯罪 受贿犯罪 走私犯罪 毒品犯罪 盗窃犯罪 诈骗犯罪 故意伤害 故意杀人 抢劫犯罪 强奸犯罪 交通肇事 职务犯罪 死刑专题 收费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 >>减刑假释 >> 文章内容  法律援助热线:0755-89800981 13724320918
朱运德律师简介
站内搜索
最新推荐 new10
1  【刑辩亮剑】24岁少女梁某…
2  朱律师告诉您:亲友被抓后的…
3  最高检明确正当防卫界限:别…
4  法官在被害人谩骂声中坚持作…
5  最高法、公安部明确:201…
6  最高院|非法占有、处置被害…
7  套路贷或成新型黑恶犯罪!罪…
8  争女友相约决斗捅伤人 俩"…
9  男子多次透支信用卡数额巨大…
10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
热门新闻 top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 77657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 7655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 54284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发布 明… 35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85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4001
  贪污罪、受贿罪法定刑的立… 23253
  贪污罪(百度百科) 23036
  有关未成年人强奸犯罪的法… 2192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 20935
对减刑、假释法定条件重构之设想
双击自动滚屏 来源:互联网   编辑: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网   发布时间:2009/6/28 11:51:51   阅读:9979
罚执行制度,二者应当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从中外比较看,肇始于法国、形成于英国、风靡于欧美的假释制度是现代国外普遍采取假释的做法[②],一方面是因为其刑法没有减刑的规定,另一方面假释带有社区矫正的刑法功能化诉求,这些国家并没有担心因为假释的普遍适用而造成所谓“同一个餐桌上可能就有一名假释犯”。没有人怀疑减刑制度比假释制度更文明,但他们普适的假释制度发挥的积极效能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被否定。我国个别学者所谓“减刑制度”,不是我们语境、概念和制度上的减刑,更接近我国的假释制度所涵盖的内容。

(二)、减刑、假释制度体现了刑罚的目的。假释的预防作用显然明显要优于减刑,这是因为假释的背后隐藏的是继续剥夺人身自由的可能性,除非被假释者出于刑罚的威慑抑或真正悔改、不再危害社会。

刑罚具有惩罚的属性,惩罚是刑罚的本质属性。刑罚的惩罚积极作用是已经执行的刑罚体验和事后对刑罚的畏惧感觉,这要针对不同的犯罪而言。减刑释放后再犯罪的,先决的刑罚措施就不再具有现实的剥夺自由的效力;再犯罪的,是对面临被追究的风险估计不足,并且过去的减刑不加重其新犯罪的量刑。假释则不然,一旦新的犯罪被追究,则过去未被执行的余刑要被合并到新的刑罚之中。基于上述原因,假释犯一般会顾及假释这条绳索的惩治力。从这一角度而言,假释确能发挥积极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作用,进而发挥刑罚保护人民的最终作用。

(三)、现行假释条件限制了其功能的积极发挥。从假释的消极条件看,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具有僵硬性,不符合刑罚的预防功能的要求。暴力犯罪因为不排除犯罪主体的暴力倾向,犯罪分子减刑后比假释后更具潜在危险性,尽管减刑考量的是罪犯改造期间的实际表现。从一般预防的角度而言,假释具有引导作用;从特殊预防的角度而言,假释具有现实的吓阻力。这是因为,刑罚毕竟是国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得已选择的最后手段。

人身危险性应当是指再犯可能性,“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就是一种对罪犯“再犯可能性”的判断。不论是对正在监狱改造的罪犯减刑还是假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都被认为是“人身危害性”减小的最好实证。但是减刑不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条件,而假释以此为条件,从而进一步给假释的实行增加了判断的难度。实践中减刑的常态化,可以多次使用,比假释更具可操作性和优越性;假释率畸低,形成假释的瓶颈。二者构建的行刑制度并没有实现互为补充的实际效果。

(四)、刑罚结构合理性要求改进减刑假释的法定条件。如果说我国现行量刑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在于量刑的非台阶渐进式的加重,那么假释作为行刑制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弥补这种缺憾,缩小不同刑种之间的悬殊。假释毕竟是有条件部分恢复自由的一种措施,具有刑罚的部分威慑力。根据高法规定,“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违法、重新犯罪,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并丧失作案能力。”但“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并不能是对“罪犯……不致违法、重新犯罪”有力的实证,仅仅是需要判断的一种可能性而已。如果说假释的已执刑期、执行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是假释的理由,那么给予这样的犯罪分子以减刑就是完全可行的。

(五)、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减刑假释制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而言,适当放宽假释条件对于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宽严相济”还要宽严比例适中。比较而言,减刑是宽,假释是严;减刑类似于“减轻处罚”,假释类似于“从轻处罚”,二者在理论上应当能够形成“相济”。我国刑罚现行减刑就失之于宽,假释则过度于严。在我国社会管理、监控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保留假释这一制度的威慑力是必要的。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要求政法机关要探索建立“社会人”管理新机制,加强对“社会人”的服务和管理。“社会人”从事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有社会方面的要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和睦相处,获得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满足。犯罪分子最大的期盼是获得自由,重返社会,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并获得珍视,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假释的意义就在于给假释犯以“社会人”的承认,努力促进其回归社会。

由于我国没有构建起有效的社区矫正体系,这也是监狱不愿意呈报假释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出台一套适用于假释犯社区管理、矫正的配套措施,如设定假释犯为社区定期服务义务、实行属地管辖的社区化管理模式、缴纳保证金、建立人保制度、相应的学习制度、考察制度等。

三、结论与方案。

综上所述,刑罚目的不仅在刑罚刑罚适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且贯彻到刑罚执行的过程之中,指导着国家的行刑政策和行刑实践;刑罚目的决定了减刑、假释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追求。减刑作为对罪犯基本的奖励措施,既要坚持常态化,也要进一步从严规制;假释作为特殊的预防措施,应当予以放宽条件。

笔者认为,在继续保留减刑制度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减刑条件进行如下适当调整:对于非暴力刑事犯罪分子,除严重侵财型犯罪分子之外,适用减刑;而对于严重侵财型罪犯,一般适用假释。对于累犯,不适用假释。对于暴力性犯罪分子,原判刑罚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在“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前提条件下适用减刑;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在“确有悔改表现”的前提条件下适用假释;对于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的,只适用假释。这一方案,符合刑罚执行中的梯级性构造,符合减刑、假释制度的互补性要求,实现社会稳控、预防犯罪,对于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无疑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上一页  [1]  [2]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文的地址是: http://www.cnbianhu.com/onews.asp?id=2444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类最新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 深圳资深刑事辩护律师朱运德简介 "爱心接力棒"在社区传递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什么是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 减刑与假释的条件和适用对象?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刑事援助热线:0755-89800981 13724320918
  网站实名:《中国刑事辩护网》 《中国刑事律师网》 《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网》
copyright cnbianhu.com/ since 2008  备案号:粤ICP备10096640号
Design by 深圳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