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话。其中明确地提到,要在律师事务所中见到记者的身影。上海代理第二起诉讼未果后,赵作海、蔺文财又到许多城市考察了求助者的案情,但都未选择去代理。相反,每到一地,蔺文财总会将赵作海推向媒体,宣传其公益维权活动。
“一边是到各地宣传赵作海,一边是挑选可以赢得漂亮的案子。”刘律师说,维权之旅的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目的就是打响赵作海这个品牌。
成都合作伙伴如是说
蔺文财做事有手腕 赵作海想帮人伸冤
刘律师与蔺文财是在2007年认识的。当时刘律师正在代理他的第一起行政诉讼。办案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阻力,于是上网搜寻解决方案。在网络上,他看到了蔺文财创办的“民告官”网站,两人随后取得了联系。了解到案情后,蔺文财来到成都,以“公民代理人”身份与刘律师一起参加了诉讼,并最终为当事人讨回28万元赔偿款。
刘律师说,从专业的角度看,蔺文财在对法律观点的判断上存在一些问题,并不算是合格的代理人。在帮人维权的过程中,蔺文财更多靠的是一腔热情和对是非对错的判断本能。
但对蔺文财办事、达成一个目的的能力,刘律师深感佩服。“他曾经是一个千万富翁,判断问题、做事的手腕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刘律师说,蔺文财的眼光长远,有时候为达到一个目的,会分出许多步骤进行,他一手策划的维权之旅正是如此。
“赵作海四处帮人维权,我曾经认为他是在自我炒作。”但在成都看到赵作海本人后,刘律师打消了这个看法。“他跟着蔺文财四处走,他真的想帮人伸冤,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懵懵懂懂的。”刘律师说。
一路走来赵作海越来越放松
★第一站求助者眼中的赵作海
一头白发 一直不说话
赵作海代理维权第一站的求助者段铁岭回忆起他第一次看到赵作海时的样子称,那时的赵作海就坐在屋角落一张小板凳上,周围还有媒体记者。赵作海一头白发,很显眼,皮肤黑黑的,但半天也看不清楚他的模样,“因为他一直不说话,把头埋得很低。”
段铁岭说,看到赵作海后他有些失望,“这就是洗脱了11年冤屈的男人吗?”赵作海给他的感觉,就像一个犯了错误、受了委屈的学生,背弓得厉害,双手喜欢平放在膝盖上。有时被媒体记者问着急了,嘴里才蹦出一两个字,“说话都不是很连贯”。
★第二站求助者眼中的赵作海
头发已变黑 穿着西装皮鞋
“我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他也没让我失望。”第二站的求助者夏先生告诉记者,赵作海是独自从河南来上海的。当时他在电话中邀请他时,赵作海并没答应,“似乎有些害怕出远门。”后来在蔺文财的劝说下,赵作海才答应来到上海。
“他烟瘾很大,我们谈案子时,他就坐在一旁猛抽烟。”夏先生说,此时的赵作海头发已经变黑了,穿着西装、衬衣、皮鞋,但还是不大说话。出门坐车时才比较兴奋,四处张望。
★记者眼中的赵作海
抽起了“小熊猫”“中华”
经过一个月的“锤炼”,赵作海到成都时,已不像前面两位受访者形容的那样拘束。“出门开了眼界,胆子也大了。”赵作海面对采访时,经常保持着微笑,身体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双眼直视记者。赵作海说,出门一趟最大的收获是和人交谈时,能说出比较完整的句子了。“刚‘出来’时,想说的话都说不出来。”
赵作海抽起了“小熊猫”“中华”等名贵香烟,也大方地散给别人,“以前舍不得吃好烟,现在舍得了。”(程璞)
赵作海回河南报警 称八千斤玉米被女友偷偷变卖